近日,住在康美街道的周女士在家附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了一次中医——早上向医生陈述了病情,缴完费,周女士甚至没有取药就直接回家了,而医生开好的7副中药在煎制好后,下午就快

上午开方,下午送药到家!_处方_中药_标准化

近日,住在康美街道的周女士在家附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了一次中医——早上向医生陈述了病情,缴完费,周女士甚至没有取药就直接回家了,而医生开好的7副中药在煎制好后,下午就快递到了她手中。

周女士对“老中医”的放心和信任,

不再只源于个人经验判断,

更来自于两江新区“中医用药一件事”系统。

通过这一系统,中医师诊断也更加规范。

“‘中医用药一件事’通过数字化赋能,达到区域中医用药同质化、智能化和标准化目标,让群众就医更放心、医师诊疗更规范、政府监管更有力。”两江新区社会发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。

▲两江新区“中医用药一件事”项目标准建设。两江新区社发局供图

据悉,该系统对中药处方进行智能加药师双审核。同时,引入传统经典古籍和名家名方,快捷辅助医师开方,有效提升医师诊疗能力。

展开剩余78%

▲两江新区中医院。(医院供图)

在两江新区中医院,不少患者前来就诊。

肾病与内分泌科龙宣而中医师在开具处方时,平台的辅助开方系统弹出了一份符合诊断的处方参考。凭借从医经验,龙宣而结合患者症状和该参考继续开具处方。

处方开好后,平台还对处方中需要特别注意的特殊药物进行了高亮提示,龙宣而再次对处方进行核对检查,“多了一份专业和科学的参考提示,可以帮着避免不必要的失误。”

随后,开具好的处方进入到系统的多级多次审核中。

▲人工审核中药处方。江于同 摄

系统首先对这张处方的出处,即中医机构资质、中医师开方资质、中药师资质、医师医保结算资质等进行审核。

在这一过程中,违规诊疗、超范围诊疗等行为将被及时发现,中药不合理使用、处方异常、药品质量安全等也在有效监管中。

审核好“开方人”后,接下来就是对处方的审核监管。

如,开具的中医处方药材是否准确?剂量是否合理?系统提供了智能审方和人工审方两种途径对中医处方进行监管,而智能审方的实行来自于标准的建立和逐渐完善。

中医讲究“辨证论治”,

说到标准化,

它的底层逻辑是怎样的呢?

“中医药的特色是辨证施治,其核心体现在临床组方用药,讲求证准、法精、方小、药灵。”相关专家表示,当有相同治疗目标又取得了相同的临床数据时,就会给出相同的诊断,也必然会开出相同的处方。

由经验医学走向循证医学,

是中医药传承创新的必然趋势。

若没有标准,

靠临床经验和相对随意性,

无法取得大数据,

就不可能有循证的结果。

日前,国务院办公厅印发《关于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》,聚焦行业十分关切、群众普遍关注的中药质量、创新研发等热点问题,研究提出了一揽子政策举措。

这也是近年来首次专门就

中药质量和中医药产业作出的系统部署。

中国工程院院士、国医大师张伯礼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公开表示,一个传统的学科领域,与现代科学技术交汇融合,开拓出一条传承、创新、发展之路,形成了显著的学科优势,“这就要求我们从注重‘量’向注重‘质’转变。”

在医师处方之外,

中药的疗效如何是百姓最关心关切的话题,

如何破解中药的“伪、劣、贵”?

一味中药,从田间地头到患者床头,历经种植、收获、加工、储运、制剂、销售,环节多、链条长,规范性、标准化在每个环节缺一不可。

特别是,由于中药是多成分复杂体系,与西药相比质量控制更具挑战性,亟须用标准化质控来解决“控什么、控多少和怎么控”的关键科学问题。

▲药师在共享中药房配药。江于同 摄

两江新区“中医用药一件事”系统打造了区域智慧中药房共享中心,实行统一采购、统一煎制、统一配送,质量统一把关,达到区域内中医用药同质化。

这意味着,基层中医用药遇到的药品不全、质量标准不一将得到改善,对药品、饮片质量也有了更权威的溯源。

“我们希望通过更加标准、科学化的处方审查和共享中药房,推动中医医疗机构临床、科研、服务的系统性重塑,为重庆中医药的标准化建设打下基础,让数字化充分融入中医药惠民服务。”两江新区社会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。

发布于:北京市

上一篇:没有了    下一篇:没有了